青神县地名来历,说来与古蜀国有缘。古代蜀国南到云南,北至汉中,国界远超四川。古蜀国第一代蜀王蚕丛氏,因常年生活在青神,并身着青衣,邑人尊其为“青衣神”,后所邑之地因此得名“青神”。
昨晚在当地酒楼就餐,服务生开腔就是“来块东坡肉”,视乎不吃东坡肉,就没来过苏东坡故里。
来了才知道,苏东坡出生在眉州市眉山镇纱縠巷,现称三苏祠,而恋爱、读书且在青神县中岩寺。看来,不跑一趟中岩寺,东坡肉吃了再多也是“只知其人,不知其身”了。
青神县城仅有10公里的龙泉山上,有座遐迩闻名的古刹名寺——中岩寺,原名景德禅院。 正门楹联“三寺烟霞千佛影,一江风月半山云”可谓对仗工稳,自然与文化盛景交相辉映,境界全出也。
做为苏东坡初恋女友的地区,池中塑起了现阶段国内唯一的一座苏轼夫妻雕像。
苏东坡父亲苏洵的妻子程氏是青神人;苏洵与中岩书院院长王方乃非常要好的朋友,少年苏轼曾求学中岩书院3年,当地著名学者王方邀请县内名流,给这个池取名,所取之名均不满意,唯独苏轼取“唤鱼池”之名,风流文雅,深切情景。与院长王方之女王弗“唤鱼联姻”。
寺院分上、中、下三寺,内有临江下寺、唤鱼池、佛洞穿云、千佛长廊、仙人床、慈姥岩、玉泉岩、景德禅院、伏虎台、石笋三峰、东坡读书楼、猴头石、“飞来凤”花谷、丹梯危楼、古涧道等数十处景物奇观。
十五岁到十八岁三年,奠定了苏东坡一生的气场。在此恋爱,在此读书,在此感受静坐罗汉诺距那罗尊者道场。
苏东坡一生渊源,根出中岩寺。中岩书院,林泉高致,令其诗文文采流畅;那么东坡自喻“吾上可陪玉皇大帝,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”菩萨心肠,也源于此。他赞颂诺距那罗尊者罗汉:“形与道一,道无不在”,导出“以道眼观一切物,物物平等,本无大小堑久贵贱善恶之殊。”人生观。
可见中岩寺对苏东坡一生影响深远。
佛史上,菩萨弟子十六罗汉,改为十八罗汉,因苏东坡一篇《十八罗汉颂》从此而改变,北宋后庙宇便以十八罗汉登场。
清代文人曾写道,初学者,不解《十八罗汉颂》此意,不可作文字。
从小乘教度己到后来大乘教度人,中岩寺是苏东坡的祖庭。
宋代大文学家黄山谷当年在青神游历三个月,曾屡次被人邀游中岩,常常从玉泉岩提水泡茶。赏景抒怀,吟《玉泉铭》,并在岩石上雕刻作纪念。历代贤达游学于此,流觞题咏,留下的诗刻甚多,古有“中岩碑林”之称。
千年下山虎石刻,风吹雨打,千疮百孔,难识原貌。
中岩高于一切岩道旁,大石头嶙峋,满布宋、明遗刻。石底下一小石桥横躺溪壑之中名虎桥,桥头为神仙伏虎的地方,称之为伏虎台。
隋唐以来,在峰壁上篆刻诗碑颇多,多为历代名笔。此景乃人文、自然俱佳之奇观。
中岩书院是 苏东坡三年读书之地
中岩寺是唐代静坐罗汉-诺距那罗尊者道场,其在十六罗汉中排第五。诺距那罗尊者塔林,就在苏东坡读书的中岩书院几丈之遥。深深的岩洞,里面大塔为其坐化之处,塔林下面洞穴是其藏身地,深不可测,历代无人触及。
从上岩寺下山,走的是清溪涧道,全长二千二百米,历时一个半小时,比上山快一时辰。石板铺路,竹树朦胧,裟椤成林,流泉响石,融自然野游趣味。走在山野苏东坡曾经走了三年的“东坡路”,脑海浮现苏东坡为杭州太守,建筑了西湖苏堤,恩泽千古,杭州老百姓也建了一条东坡路纪念他。不知不觉一会儿返之下寺声唤鱼池。
出了寺门,咫尺便是岷江,怪不得久居此地的苏东坡,写山颂水,出口成章:“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;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
上下上岩寺,历时四小时,有些劳累。距此十公里汉阳镇,有神县著名特产汉阳鸡。
据说汉阳棒棒鸡味美汁鲜,名声远扬。,我们好奇点了棒棒鸡,也观摩了棒棒鸡制作全过程。棒棒鸡原料为8个月以上乌骨鸡,水煮出锅,刀切棒敲,加上商家祖传调料,特别入味。